北京邮电大学早在1984年就开始了密码学方向人才的培养,培养了中国第一个密码学博士。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,在密码学、网络安全、内容安全、信息安全、可信计算与服务、量子安全等领域研究积累雄厚,具有鲜明的特色与优势。北京邮电大学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网络强国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2016年1月成立了网络空间安全学院。学院以“面向国家重大需求”为导向,在中央网信办、教育部等六部委《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》的指导下,不断推进学院各项事业发展。
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是中央网信办/教育部“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”单位。学院拥有完整的网络空间安全学科本/硕/博培养体系、建有网络空间安全博士后流动站。学院拥有国信办/教育部“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”、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(信息安全)、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“双万计划”(信息安全)、首批北京市高精尖学科(网络空间治理)。学院入选国家级“新工科”研究与实践项目、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“111计划。
党建思政引领,教育成效明显。学院以党建工作为引领,以思政教育为抓手,以学院领导、研究中心和党团班协同一体为保障,统一思想、形成合力、自上而下各方协同,打造“红色基因”,构建了完善的党建与思政教育体系。培养了以“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”、“北京高校先进党组织”、北京市“工人先锋号”为代表的党建思政育人先进团队。获评“北京市暖心驿站”,获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、北京市优秀文化宣传志愿项目。2名教授获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”,3人次获公安部“先进个人”称号。
师资实力雄厚,基地实力强大。学院现有以方滨兴院士、杨义先教授、陶小峰教授等高层次人才为带头人的100余人教师队伍,其中特聘院士1人、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9人次、省部级12人次。兼职教授、博/硕导、企业导师等72人(含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5人次);获国家级奖励8项。学院建设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、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、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7个国家级科研平台、可信分布式计算与服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。
立足重大工程,科研成果丰硕。学院承担国家重点研发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项目共269项,发表中科院一区、CCF A类论文100余篇,授权发明专利41项[l1] ,制定国内外标准16项,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1项。
深化教学改革,教学成果突出。在教育部和中央网信办指导下,“树立标杆”与“打造金课”同向同行,加强精品课程建设,持续推进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“现代密码学”课程建设,释放标杆效应;持续课程改革,方滨兴院士为学科开设金课“研究方法与创新能力实训I/II”;“创教融合”与“产教融合”同向同行,深化创新创业实践模式改革。获全国高校互联网应用创新大赛一等奖、“创青春”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、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一等奖。
规划系列教材,打造精品科普。编写全国首批网络空间安全系列规划教材16部,建立了完整的教材体系,解决了我国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教材匮乏的问题。杨义先教授出版《安全简史》、《密码简史》、《通信简史》等科普著作12部,获评科技部“2017全国优秀科普作品”、第五届“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”(图书类)银奖等多项奖励,入围由中央电视台与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联合推出的“2017中国好书”。
培养拔尖人才,服务国家安全。以赛促教,培养高层次人才。近五年获竞赛奖项127项,实力稳居国内高校第一梯队。其中,天枢战队取得2018年“HITB CTF”全球第二名(2/425),2019年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创新实践赛特等奖(1/1323)。科研论文获奖72项,获WWW大会大陆地区首个最佳学生论文奖;博士生入选“福布斯中国30U30”等。毕业生就职于中共中央办公厅、新华社、等国家重要部门,为网络强国而奋斗。
参与智库建设,制定相关规划。为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,学院6人次担任“十三五”、“十四五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“网络空间安全”等专家,组织需求调研和指南编制。学院教授担任中国密码学会副理事长、中国电子学会理事、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,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等。
服务网络治理,提升国际话语权。服务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战略,依托“国信办/教育部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”和“111”引智基地,为国家网络空间治理重大决策提供支撑,为我国互联网企业走出国门提供服务。
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担当,新的征程需要新的作为。面对机遇与挑战,学院将筑牢“仰望星空”的理想信念,做向阳而生的“追光者”,同时锻造“脚踏实地”的干事本领,做新时代的“奋楫者”。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团结一心,踔厉奋发,勇毅前行,努力开创网络安全事业发展新格局,为把学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网络安全学院而持续奋斗!
版权所有 ©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邮编:100876